头部
底部
  • 政务微信
  • 政务微博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走进海丰 > 民情风俗
民情风俗
  • 2017-12-02 13:57
  • 来源: 本站信息
  • 发布机构:
  • 【字体:    

福佬话是海丰的第一大方言,主要分布在中部广汕公路两侧及南部沿海地区。包括海城、附城、城东、陶河、可塘、联安、赤坑、大湖、梅陇、梅陇农场、鲘门、莲花山、圆墩、公平、小漠、鹅埠、赤石的大部分村落。福佬话使用人口约66万人,约占总人口的86.9%

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,包括黄羌全镇、公平镇东北部山区、黄羌林场、平东大部分、莲花山、梅陇、鹅埠、赤石、小漠部分。海丰的客家话与陆丰相同,都是7个声调(去声分阴阳);都有两套塞擦音和擦音声母,与梅县的客话有较大差异。使用人口约9万人,占总人口的12%

尖米话是一种既像白话,又像客家话的混合型方言,白话的成分多于客家话,主要分布在赤石、鹅埠部分村落和梅陇南山等村。使用人口约1万人,占总人口的1%左右。

白话只分布在赤石镇大享里、排沙墩、三角坑等自然村,1949年前后从省内信宜县移来,使用人口约500人。

潮汕话分布在赤石四季村、新兴、企岭和可塘铁道营等自然村,1949年前后从省内潮州移来,使用人口约300人。

海丰现代的军话是数百年来官话与当地闽客方言混合的结果。所以军话既有官话特点又有当地方言特色。海丰讲军话的主要分布在平东镇的龙吟塘村,约300人。

全县90%以上居民讲福佬话,成为共同交际语言和中小学校的校园用语。平常人们提到海丰话时,即指海丰的福佬话。海丰是著名侨乡,约40万人在香港,出于交流需要,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,与珠三角城市交流频繁,年轻人基本都能讲白话。海丰渐渐成为福佬话和白话双方言地区,而客家话、尖米话等弱势方言使用人日渐减少。

此外,境内还保留着一种属于中州音韵系统的官话,即正字。海陆丰的正字戏西秦戏流传几百年,其唱念至今仍使用正字音(有越来越多的字已改为方言中的读册音)。在民间道坛做法事和祭祀唱礼时,也常常用到正字音。

20世纪80年代后,随着改革开放和人口流动,普通话渐渐兴起。进入21世纪,全县通行普通话。

【民风民俗】 海丰县南临大海,北倚莲花山脉,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格局,是粤闽传统商路必经之地。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在这里交流、融合,并长期受到广府文化的影响,以及继承和掺和先民土著畲、疍、瑶的百越文化遗风。复杂的地理环境,丰富的方言语汇,多元的文化积淀,形成既保守又开放、既神秘又独特的人文风貌。同时,经过长期的融化整合后,又形成大同小异、难分彼此的民俗风情。糕粿是海丰饮食一大特色。粿料用米粉(糯米、粘米)和面粉,有咸甜两味,可分为岁时节日粿和平时小点粿。公平有一种独特的客家艾茸粿,即是用田艾做成的印粿。正月三十做九舌仔(又名双头尖);清明节做薄饼,蒸发包仔;四月初八做粉条;端午节蒸糯棕、角棕、凉粉棕;七月半蒸重糕粿(有咸、甜两种);冬节蒸菜包粿、冬节蛤,做冬节汤圆;除夕日做冬节蛤、汤圆。平时粿点有猪肠粉、饺子、小米(薯粉饺)等。常见的小吃还有油麻糊、豆花、狗毛糕、草粿、猪脚粉、牛腩粉、牛肉丸等。

传统小吃另一特色是咸茶,也叫擂茶。吃咸茶之风,由来已久,简易吃法是把茶叶放于内壁有粗纹的牙钵内,用番石榴枝制成的茶槌稍擂几下,放几粒盐,将开水冲下即可。作为日常饮料,消暑解渴。日常待客,即在此基础上加入炒油麻、炒米花、炒花生等,称为炒米茶”“油麻茶。吃菜茶旧时一般在正月才有,尤以元宵节前后为盛,至今犹然。20世纪80年代后,人们闲时也吃菜茶,也有的在乔迁、娶亲之时炒菜茶代酒宴以为时尚。

海丰县村落布局以梳式、围寨式为主,一般是村中心位置为祠堂,前为晒町、明塘,后靠山或种植风水林,左侧为社头神庙,宅基力求坐北朝南。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居多,为适应海丰多台风的特点,多数马背式硬山顶,山墙称为陂头,并以形状不同分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,称五星陂。改革开放后,民居大多为西方建筑形式,兴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房或楼房。现代民居建有厕所、厨房,告别了传统的烧柴草的炉灶,用上煤气炉和抽油烟机、热水器等设备。

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: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元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、冬至。清明节是海丰民间最为隆重的拜祭祖先的节日,有清明无回(家)无祖之说。因此,清明拜祖扫墓,男女老少必须到齐,即使远在外地或在港澳,都不远千里回来拜祖,以示孝敬祖宗。

海丰民间极其重视祭祖,祭祀时间多在正月初十开灯节、春分或冬至。族祭由族中长老主持,合族在祠堂前置八仙桌摆放祭品,向着祖宗龛举行祭礼,点燃香烛纸钱行三跪九叩首,祈祷祖灵庇佑。祭后在祠堂前请戏班演戏,燃放炮仗焰火。

海丰民间对传承香火、养儿防老的观念极其深厚。每当年节或神诞日,人们要到神庙极其虔诚地拈香求签祈祷观音娘、金花娘等赐送丁嗣。每年元宵节是民间求嗣出丁的开灯节。

海丰民间广泛信奉祖灵和神佛,建置很多寺庙庵观和祠堂等民俗活动场所,拜神祭祖驱鬼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。妈祖、观音、玄天上帝是海丰民间三大崇拜风俗。海丰民间存在着浓厚的自然物神的崇拜,举凡天地日月风云雷电动植物山川河海等自然物,多数被人格化为神。海丰较常奉祀的自然物神有三山国王、城隍等。

位于海丰县鹅埠镇北部7千米处的红罗村,是海丰县唯一的畲族村庄,也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。20世纪50年代末从惠阳山区迁来的。随着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,畲族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,居住和服饰等同汉人无异,但仍保留其图腾祭祖、婚娶、狩猎、丧葬、年节等文化习俗。

 

 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无标题文档